“EHJ中文版心脏病学中外名家系列线上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会”(6月28日)胜利召开

创建时间:2021-07-06 15:40

6月28日19:30, EHJ中文版心脏病学中外名家系列线上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会在线上召开,中美心脏病学专家,跨越空间,借助网络为心脏学科领域同仁,奉上一场丰富多彩的国际学术盛宴。

 

会议开始由本场主席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做开场致辞。

 

EHJ副主编和美国麻省总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Farouc Jaffer教授围绕“ESC/ACC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最新进展”和“高分SCI期刊发文技巧”分别做了专题报告。


在“ESC/ACC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最新进展”中,Jaffer教授介绍道:
在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INOCA)中,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或合并其他因素与INOCA发病机制有关,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心肌缺血,而导致心绞痛等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是心肌缺血的另外一类发病机制;
无创性功能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心肌缺血,而CT和CT-FFR技术作为首选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将发挥重要和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有创性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患者分层,根据检查结果对INOCA采用分层治疗,注重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干预和管理,选择与分型相匹配的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改善短期和长期的健康状况和预后。
接着,Jaffer教授就“高分SCI期刊发文技巧”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EHJ希望接受哪些文章,取决于文稿内容的新颖性和影响力的大小以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力?与心脏疾病相关吗?研究结果会改变临床实践吗?文章的发表能否促成新的科学研究领域诞生?
此外,在思考研究设计前,作者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所在领域里,已经发表了哪些相关的文献,这非常非常重要;
在2020年,能在EHJ上发表的临床研究型文章数量,仅占投稿总数的5%,而基础研究型投稿被接受的比例则更低。文稿被拒,通常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1. 质量方面问题,即在研究的科学性方面有缺陷,或研究方法有局限性,无法满足期刊高优先级文章的要求标准;
2. 虽然具有新颖性和完整的科学性,但相关的研究在之前已发表,或在实质上并没有推进该领域向前发展,这些都是低优先级;
3. 若研究过于聚焦于某些特定的领域,虽然研究结果理想,但相关领域覆盖面窄,不足以引起整个心血管领域的普遍关注,可能更适合在其他心脏病领域亚专业期刊上发表。


中方专家北京协和医院沈珠军教授就“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做了相关的介绍:
微血管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临床重视度不足,国内外也缺乏对微血管的统一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对策。
由杨跃进教授牵头和领导的2020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是首部探寻MVD共同防控策略的专家共识:
该指南从MVD/CMVD的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评估、诊断、诊断辅助技术及治疗策略等全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建议,为CMVD的防治增加了新的思路;
此外,尼可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CMVD的心肌缺血患者,尼可地尔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在随后的讨论问答环节,讨论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进刚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曹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结合自己临床与科研实践与中外专家学者就以上话题进行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
请Jaffer教授详细介绍微血管病变是如何转变成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血管事件?
审稿人有时建议投稿的稿件转投到其他期刊,原因是研究内容过于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领域如影像或生理学。Jaffer教授有什么建议?
研究人员希望对微血管疾病进行相关研究,但因为疾病的特殊性,很难进行研究设计,也很难将患者纳入其中。Jaffer教授对如何组织针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有何建议?
MRI检查耗时长,对介入性心脏病医师也不方便;与MRI相比,PET影像更好,但PET影像价格昂贵;心肌声学造影(MCE)前景好,但定量数据分析可能是个问题,Jaffer教授对此有哪些评价和建议?
Jaffer教授就以上问题,一一做了详尽的解答,大家可以在下面的会议回放里看到全部内容。

国际交流会议内容精彩纷呈,专家们热烈讨论,中外学者各自的学术见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与会医生纷纷表示,本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虽然是云端会议,但是形式新颖,内容深刻,不仅了解了国外学术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在与国外学者的深入交流中,更是精进了自身的学术理解。希望这样“有深度、有广度”的学术会议能够持续性、多频次的召开,这将是心血管人在国际学术之路上阔步前行的最大助推力。

更让我们感到激动的是,会后收到了杨跃进主编的微信。在感谢Farouc Jaffer教授的演讲和精彩互动的同时,也肯定了此次国际交流会议的积极意义。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将再接再厉,以终为始,谱写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会新的序章。